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2024版画再基层第二季:致黄陵【第三期】

【来源: | 发布日期:2024-05-18 】

版画再基层”——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教学模式的新拓展


许欲晓

“基层”就是特指乡土中国的乡村生活。而“再”则是对以往建立在集体意识之上的文化考察经验所提出的质疑。它是一种以“在地”方式重新介入的行为,能够直接介入具体的现实,而不至于成为远离现实的旁观者和思想者。

“版画再基层”具有在地性,它是从教学出发的文化寻根。这里“根”并非文化典籍所积淀下来的生存态度或价值,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参与到具体的现实生活当中,重新回到乡村生活本身,回到个人生存的事实中,去唤醒关于“童年”“爷爷”“奶奶”的记忆,去关注乡土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现状,去了解现代工业进程背后的社会历史。

“非此地不可”具有在地的直接性,它使文化反思始终与个人的生存状态相互联系,再次回到乡村生活的直接经验中,把文化考察与教学实践转变为“文化再生”的概念。“文化再生”就是基于传统地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加速崩溃,导致所有人进入“无根”状态的现实思考。它是双脚踩入泥土的体验,而不是那些

飞过田野的精灵的呻吟。也由此,“再基层”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通过现场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寻求对已经划定界限的突破,意味着对加诸于版画本体上规范的僭越。以往那种赋予过强的历史意识、虚无缥缈的观念和境界的“寻根”,在这里被改变了历史意向,拉回到自我生命认同的根基上来,才能找到那些与“我”的个人经验与生命本体联系在一起的“根”。

我们把“现场”作为“版画再基层”教学的核心思想方法,站在学院文化策略上自我表达,是公共艺术语境中的“在地性”文化寻根。通过文化考察、调研与实践活动,运用“特色的组合教学”手段,解决教与学、学与做、现场与文本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所谓“当代性”,就是直击乡土中国的社会现实,它不再把生活作为赋予意义的图腾词汇供人瞻仰。因为“重生”,艺术才会变得不朽。于是,“再基层”就有了超越版画本体的意义。

总之,“版画再基层”教学的开展,不仅拓展了教学实践途径,而且创新了教学实践形式,增强实践实效性。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住户分散、人数较少、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农村,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实践服务,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和服务基层发展的互助双赢。


750B


第一工作室

版画在基层项目组第一工作室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农民耕作的情景,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大自然的律动和农民的辛勤劳作,这些调研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黄陵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作品不仅展现了黄陵的壮丽山河,更传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和思考。我们将继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我们的画笔记录下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每一段感人的故事。

谢少飞老师给同学们看草图

创作现场


夜晚十点还能看到酒店大厅里同学们创作的身影,我们的艺术实践,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走出去,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走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我们要用版画的形式,展现人民群众的勤劳与智慧,展现他们的梦想与追求。我们要让版画成为连接艺术家与人民群众的桥梁,让艺术的光辉照亮每一个角落。


学生创作草图


6450

2023级研究生秦颖草图

21996

2023级研究生马玉颜草图

22A72

2021级第一工作室段凯草图

315A4

2021级第一工作室付琬柠草图

1E1EE

2021级第一工作室习昱航草图

294D6

2021级第一工作室王喆坤草图

2748D

2021级第一工作室林梦婷草图

2021级第一工作室刘枝露草图

18B80

2021级第一工作室赵菁菁草图

18824

2021级第一工作室党丰草图


第三工作室

版画再基层项目组第三工作室团队将深入陕北的田间地头和村落与劳动人民的亲密接触,感受他们的生活和情感,以木刻艺术形式为依据,展现黄陵县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刻刀在手,尽显才华,在余曼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满怀激情,进入木刻创作阶段。

1CEA8

余曼老师指导学生创作

1C609

23F20

创作现场


学生创作作品


2FDD

75A8

2021级第三工作室刘一佳

17FB5

112C0

34653

2021级第三工作室渠榕艳

24A9E

22582

2021级第三工作室李佳盈

120B9

16D78

12D3A

2021级第三工作室万冰可



第四工作室


5月11日,版画再基层第四工作室壁画组在经过前期方案及实地考察准备后,在黄陵县店头镇新社村正式开启了实地壁画工作。

1FD65

黄陵县店头镇新舍村初始景观

项目组带队老师樊军让,有序组织同学,壁画组由2位研究生、17为本科生共19名同学组成,分为四组,三面大墙及一面小墙,分别展开工作。

16068

各组同学在总策划成员的分配下起稿、铺色

20504

樊军让老师给学生示范


版画再基层壁画组第一组成员:柴国睿、廖若伶、苏研琪、王筠寒、苏子译、顾昀、陈楚琳


版画再基层壁画组第二组成员:闫心怡、刘艾洁、朱佳宁、郇园、丁伟杰


版画再基层壁画组第三组:李欣雨、王雅斌、冯天宝、张政


版画再基层壁画组第四组:赵梓君

15393


绘画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照片


第五工作室

5月10日、11日版画系第五工作室来到了陕西黄陵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写生,黄陵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园里森林茂密,环境优美。

1970D

第五工作室在黄陵国家森林公园合照

写生现场

李萍老师点评作业


学生写生作品


11650

2023级研究生岳怡帆

21FF1

2023级研究生柳怡松

2C72A

2022级第五工作室陈欣柔


147EF

2022级第五工作室黄若曦


145A1

2022级第五工作室王雅婕


18AFD

2022级第五工作室陈鹍

10370

2022级第五工作室赵睿

1A7BE

2022级第五工作室柯馨雨

3292C

2022级第五工作室王宇杰


考察心得


难得的机会。此次创作带给我一些深刻的认识。首先要用心观察当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农村的大自然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山川田野、村庄风貌都是我们创作的宝贵素材。其次,与当地农民的生活密切接触非常重要。与农民们聊天、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了解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到他们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创作灵感,还能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最后,要抓住瞬间的感动和美好。下乡创作的机会有限,我们要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用画笔和刻刀表现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每一个瞬间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并将其转化为作品中的亮点。

在此次下乡黄陵的创作经历中我收获满满,希望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2021级第一工作室习昱航


在下乡考察葡萄园时,无数的大棚让人印象深刻,背景无数的线条大棚保护着植物。农民粗糙的手捧着孕育生命的种子,当中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警惕我们要真诚对待大自然孕育出的生命。

——2021级第一工作室王喆坤


在黄陵考察的几天里,去了中华始祖庙和黄帝陵还有几个村子,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态环境和农村的生活状态,不管是哪一个村子,每个人都特别热情,特别开心,我们一起聊天,感觉就像自己家里的老人,也了解到了很多的事情。在画册页的时候,开始只是想作为一个日记的形式展现每天的行程和发生的事情,在册页上画的多了,就有好多不同时间不同地方不同人物的画可以连续起来,看起来像一幅长轴画,每个场景都联系起来了,感觉特别有意思。

————2021级第三工作室刘一佳


通过黄陵下乡考察,我接触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社会群体等,同时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

上到人文初祖轩辕帝,下到面土朝天的农民。无一不让我深感到历史的宏伟壮观。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顺应时代潮流,让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给予了农村新的面貌。每到一个村庄,村里老人都会热情招待我们,他们衣着整洁,脸上还挂着大大的微笑,还有一个奶奶戴上了漂亮的帽子,甚至还送我个苹果。我们心里暖洋洋的,愿中国特色的五千年历史传承的乡村农耕文明能继续留存下来。

————2021级第三工作室渠榕艳


炎炎夏日,天气晴朗,一如大家的心情。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黄帝陵写生。黄帝陵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显得庄严而神圣。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轩辕庙宇之上,给这片古老而神圣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陵园内的古柏参天,郁郁葱葱,每一棵树都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传递着历史的厚重。陵墓的轮廓在蓝天和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仿佛一位历史巨人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陵前石碑林立,记录着黄帝的丰功伟绩。远处,群山连绵,层峦叠嶂,与陵园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黄帝陵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瞻仰,感受深沉的历史底蕴。

参观完后,我们支起画架,静心观察,试图捕捉这片神圣之地的神韵。大家用画笔勾勒出陵墓的轮廓,细细描绘古柏的苍翠。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画布上,仿佛为我们的作品增添了几分灵动。

这次写生之旅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与大自然对话的方式。通过写生,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感受自然、表达自然。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写生,用画笔记录下更多美丽的瞬间。我相信,在艺术的道路上,我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2022级第五工作室 三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