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
2025届版画系毕业展
前言
在刀与版的交响、墨与色的碰撞中,携479件力作震撼登场。87位青年艺术家,以版画、插画、水彩三大专业方向为基石,在传统版种与跨媒介实验的交织中,构筑起一场充满生命力的视觉盛宴。黑白木刻的凌厉线条、套色木刻的斑斓叙事、铜版画的细腻蚀刻,诉说着版画专业对艺术语言的深度挖掘;插画领域里,艺术家们借版画技法的多样性,演绎出风格各异的视觉叙事;水彩方向的创作者,则以灵动的笔触,在西北地域文化的沃土上,实现材料技法的当代蜕变。
展览汇聚版画系四大工作室的创作精华,各展锋芒。以木刻、铜版、石版为媒,将传统技艺熔铸于当代语境,以刀代笔书写现实议题;扎根插画领域,以版画各版种为技法依托,形成多元的插画风格;第四工作室聚焦丝网版画与数字图像的跨界融合,探索图像生成与媒介转换的无限可能;第五工作室以水彩为载体,实现材料技法的当代转化与西北地域文化的表达。
从木版的厚重到水彩的灵动,从传统技艺的坚守到数字媒介的突破,这场毕业展不仅是版画系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答卷,更是青年创作者们在艺术探索中形成独特语言的生动见证。它彰显着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教育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前瞻性,也预示着中国版画艺术生生不息的未来。
版画系
2025年6月
第五工作室
孟若馨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风味人间》系列
尺寸:140cmX80cm×4
创作说明:
“‘形’在视觉形式语言众要素中居首位它是最重要的形式因素。”通过对《风味人间》系列戏曲人物水彩画的创作实践,作者深入探讨了形象重构再造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对戏曲人物等形态进行了重构与再造手法等多种尝试,力求在保持戏曲人物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
陈俊男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沿途有光》,《拾荒老人》
尺寸:126cm*95cm✖️1,140cm*140cm✖️1
创作说明:
这两幅水彩作品,分别聚焦城市公交日常与拾荒者身影。以细腻笔触捕捉通勤光影、劳动者神态,借平凡场景,呈现城市生活的不同切面,传递对烟火人间的观察与对平凡个体的关注 。
贺茜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寻“遗”》
尺寸:122×97cm
创作说明:
《寻“遗”》系列,聚焦于非遗传承场景。通过对非遗传承人工作场景的描绘,以水彩定格专注,借水彩细腻笔触传递非遗工作者守护技艺、延续文明的温度,探寻非遗传承的诗意与力量 ,唤起对非遗存续的关注
冯安琪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色彩交响曲》系列
尺寸:76cmX107cmx2
创作说明:
《色彩交响曲》将画面的色彩进行了统一的调试,整体看是以暖色调为主,将室内环境的色彩通过主观的改变,运用冷暖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将原本没有情绪的场景渲染成温馨的视觉感受,发挥了自我意识对画面的编排和调制。温馨与梦幻是我创作这系列作品的主要表达的内容,将自己钟爱的物品巧妙地拼凑在一幅画面中,有钢琴、花卉、梳妆台、相机等物品,这些物品不仅仅是我个人对生活里的小确幸,更是反映了我内心丰富的个人生活写照。
王鑫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岁月蚀痕》
尺寸:140*65cm
创作说明:
以自然灾难过后堆砌的破旧汽车为内容,经过时间的流逝汽车破损地方的锈蚀还有周围树枝及地上的杂草丛生,在锈蚀的“实”与萌芽的“虚”之间,看见的不仅是色彩与肌理的对话,更是人类对“消逝与永恒”的永恒追问。
陈怡婷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向上》《共语》
作品尺寸:120*90cm
创作说明:
《向上》中,窗户外是飞离枝头向更远、更高处飞去的鸟,而楼梯中的人也为了心中所想而不断往上前进。书包暗示的是前进过程中 的负担和压力,即便身上有重担还是选择继续向上,这才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共语》这张画的初心是为了展现友情,大学生活中我更能体会到友情带来的快乐和安全感。这个画面定格的是我和朋友在路边休息的瞬间,当时我们都很开心,这个瞬间就永远留在心里,之后又被定格在了画面上。所以我加入了与“我们”有关的话题,各自的喜好、对童年美好的会议、对未来的展望和畅想。
侯欣悦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藏族小孩》《周末》
作品尺寸:109cm×96cm
创作说明:
光,是水彩永恒的灵魂。以湿画法铺陈底色,让水色自然交融,形成光的基底;以干画法叠加层次,塑造光的结构。画面中每一处高光与阴影的对话,都是对自然之光的诗意转译。水彩的光,生于水,活于彩,最终在观者眼中获得生命。
覃文蕊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鸽影一隅》《鸽影人群》
尺寸:120cmX90cm×2
创作说明:
本次创作围绕两组都市日常场景展开。喧嚣城市中,那些温柔、细碎的瞬间恰恰是生活最动人的诗意。画面采用干湿结合技法,湿画法铺陈背景氛围,展现光影流动的都市气息;干画法细致勾勒人物与鸽子的互动,传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柔性情感。通过透明色彩与肌理变化,力求捕捉都市生活中的烟火气与温暖片段,唤起观者对平凡生活中细微美感的共鸣,让艺术与日常产生柔软的连接,唤起人观者对都都市烟火气中微小美好的共鸣
梁婉莹


作品类型:综合材料
尺寸:110cm*80cm*1
117cm*76cm*1
作品阐述:
通过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塑造了一片属于儿童的自己世界作品运用了超现实主义风格,将现实元素与梦境元素结合在一起,天空地面建筑之间没有严格的间隔,像是儿童脑海中逐渐清晰的梦,在这里时间不再被钟表切割,而是被脚步丈量,被笑声牵引。每一每一块积木都不是缺失,而是为这个世界的缝隙弥补上块块温柔又坚强的色彩,作者运用超现实主义画风,使得画面色彩浓厚,充满童趣色彩,唤起观众对于童年对回忆,以及对童趣的共鸣。
周凡


作品名称:《石影棕胧》《雾海斑影》
作品类型:综合绘画
尺寸:110cm*75cm*1
110cm*75cm*1
创作说明:
《石影棕胧》想要阐述文明遗迹与自然力量之间的永恒角力,通过矿物与植物的对话揭示时间本质。《雾海斑影》想要表达深海秘境中生命与消亡,章鱼体表的斑驳晶体,既是海洋生物的保护色,也是矿物记忆对当下生态危机的凝视,当矿物颜料永恒定格了珊瑚的白骨,是否也预言了所有海洋生命终将回归矿物本源的宿命,雾蓝章鱼成为了见证者与受难者的双重身份,
陈沫含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追忆》《旧时光•温度》
尺寸:76*107cm,
创作说明:
《追忆》《旧时光·温度》系列作品以模糊性为核心艺术语言,摒弃传统绘画的精确再现,将主观情感注入创作。通过柔和晕染的笔触、虚实交融的画面,构建朦胧视觉效果,以模糊的色彩与形态,唤醒观者内心深处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营造出充满诗意的怀旧氛围。
康子暄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曝梦》《暖岸》《蓝曛》
尺寸:154cm*124cm
153cm*121cm
153cm*119cm
创作说明:
在我的创作中我用透明水彩营造的光影更接近摄影中的空气透视,具有空间纵深感。不透明水彩则创造出类似浮雕的光影效果,强调画面的平面构成性。我常将二者结合使用:远景用透明画法表现大气光感,近景用不透明画法突出光影对比,以此构建画面的节奏韵律。
朱紫悦

作品名称:《再见豆渣》
尺寸:50×70cm
创作说明:
《剧场拥有独特的魅力:构建舞台,便将故事与外部世界区隔开来,营造沉浸体验。本次展览采用独角戏形式拍摄,以固定机位模拟剧场观众视角。通过投影与表演的结合,区分现呈虚拟世界(人物回忆与心理活动)与现实世界。
刘昊




作品系列名:拼凑的回忆
作品类型:水彩 干酪素坦佩拉
尺寸可变
创作说明:
这一系列《拼凑的回忆》,是我自己对过去四年这个阶段的一个总结。
我想以我最真挚的感情展现经历过的美好的、绚烂的、伤心的回忆,并将这些转化为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赵子豪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山海图志》系列
尺寸:75mX43cm×4
创作说明:
这系列作品取材于山海经故事系列,四张作品有着重表现山海形象的作品,有着重表现神兽的作品,也有表现山海局部特写的作品,我本来最早只想表现神兽形象,但在创作中发现只表现神兽题材太过于单调无聊,而山海经里其实“山”与“海”是一系列故事的主载体,所以我决定在山与海的形象中着重入手,用神兽把山海连接起来,最终呈现出这四张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
邓益苗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潮汐之声》《搁浅的螺声》
作品尺寸:79✖️️109(cm)
创作说明:
作品围绕海螺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意象,探索其在水彩画创作中的表现方式与隐喻价值,特别关注肌理膏与背胶转印等材料技法在质感塑造与情感传达方面的应用可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尝试在传统水彩技法基础上进行实验性拓展,以期借助材料语言表达“破碎—重组—再生”的生命叙事。将海螺的形态特征与生命意涵相结合,力求在形式与内涵之间寻求某种平衡。通过反复实验与创作,完成一组具备叙事性与肌理美感的毕业作品,呈现出从破碎到新生的视觉过程。
贺晓雨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秧歌》系列
尺寸:128*74*1
94*63*2
创作说明:
这组作品聚焦民俗舞蹈,以灵动笔触绘出舞者姿态。借水色交融,呈现腰鼓、扇舞等场景,捕捉动态瞬间,传递民俗舞蹈的活力与传统韵味,展现对民间艺术的生动诠释 。
王紫阳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虫森幻梦》系列
尺寸:107.5cm*75.5cm
创作说明:
《虫森幻梦》源于我年少至今对于自然向往的一场梦,自然中的每一只昆虫,每一颗植物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本系列作品是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的一系列思考,也是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自己将来如何平衡精神真实向往与社会属性所带来约束的思考。
陈雯静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群青纪事》系列
尺寸:78×109cm;100×150cm
创作说明:
以青春题材为核心呈现作者的高中记忆,作品以写实技法表现,整体呈现冷色调,并制作肌理呈现一种厚重感,表现出作者个人的独特水彩意蕴。希望借《群青纪事》系列创作,唤起观众们对青春的回忆。
泮银霞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两相宜》系列
尺寸:107×76.5cm,150×50cm
创作说明:
这组以戏曲表演为主题的水彩作品,借光影传递温度。台前幕后,柔和暖光包裹乐师与演员,朦胧光线交融观众区,明暗交织间,呈现表演者与观者相互呼应、沉浸共情的氛围,光影化作无形纽带,串起戏曲独特魅力 。
陶安澜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伞下》,《影中梦》,《观》
尺寸:170cmX109cm,25cmX17cm,546mX389cm
创作说明:
这组水彩创作围绕“人与环境、人与人的情感联结”展开。聚焦数字时代人们借电子设备观世界的专注与沉迷,藏着对科技生活的复杂心绪;以树影、色彩营造静谧氛围,传递独处时对自然与美好的朦胧遐想;汇聚街头百态,借红伞下不同身份者的互动,展现平凡日常里互助、陪伴的温情,共同勾勒出生活中多样的情感切片,用画笔捕捉瞬间情绪,串联起人与世界、人与人的情感脉络 。
王珑钰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食光蓝调》《食光夜色》
尺寸:134X95cm,96X97cm
创作说明:
这一系列《食光蓝调》《食光夜色》,是源于对生活的感动,对美好友谊的期望,对于过去四年的总结。作品以写实手法为基,以模糊性为纽带,串联人与人的美好瞬间。
石羽曦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磷光》《潜溺》
尺寸:92cm*127cm*2
创作说明:
在这组双联画中,我试图通过水下人物的肢体与光影,呈现一种存在主义危机的视觉隐喻——当人悬浮于无重力的深蓝之中,物理的“下潜”与精神的“沉溺”形成同构,追问着自我存在的本质。模糊的水纹与折射的光线,消解了常规的空间透视,暗指海德格尔对“此在(Dasein)”时间性的探讨:人始终在“已在-当下-将在”的流动中自我定义。
陈博文




作品类型;水彩,色粉,水墨
作品名称:《21岁的秋天》《远行》《临别赠言》《花作日记》系列
尺寸:尺寸可变
创作说明:
作画时生活似乎都没变,每天早上赶早八,每天晚上在呼噜中入睡 ,又似乎都变了 我们不在畅聊艺术而聊起了生活 “你去哪工作了” ”你找啥工作了"。
李步青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无人之境》系列
尺寸:176*125cm、111.5*81.5 cm、105.5*76.5cm
创作说明:
该系列作品以“情绪”为核心,追寻真正的内心世界。
孙瑞征


作品类型:水彩
作品名称:《礁 一》《礁 二》
作品尺寸:39cm*54cm,39cm*54cm
创作说明:
就是两块石头